查看原文
其他

这张手绘壁纸我舍不得换

曹将 曹将 2021-01-22
我又做了一张壁纸,如下图。


它的寿命可能会比其他的更长。

为什么?还是从一个故事说起。

01


小 A 最近很苦恼。

他今年7月入职新公司,作为公司的管培生,领导有给他和另外一名同事(小B)安排一位师父。

刚开始其实还好,师父对大家都很照顾,会带大家熟悉公司环境,也会做一些简单的培训,关于制度、文化、基本的工作方法等。

可是,三个月后,小 A 感觉情况有些微妙。很明显,师父明显有点“偏心”。

在最近一个大项目上,他会把很多工作授权给小 B ;而对自己,要么就是做一些基础工作,要么重要一点的就是各种不放心,每件事都必须上报和审核。

甚至同样是出现了问题,师父对小 B ,是给建议;对小 A ,则是批评指责。

如此不公,让他觉得很心累。在某次因为一篇宣传稿出问题后,小 A 终于情绪爆发,直接跟师父甩下一句:是的,我能力不行,就是做不好!

然后拿起包就离开了公司。

02


我知道这些情况是那个晚上的 10 点。

他给我电话,第一句就是:我想辞职。

这把我吓了一跳。

我赶紧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,得到了上面的背景信息。

说实话,如果单纯只靠这些内容,肯定会判定这位师父有问题。但是,因为自己也做过类似的角色,也观察过其他同事的情况,所以会觉得情况不会这么简单。于是多问了一些情况,得到以下几个事实。

第一,他在入职之后犯了一次错误。在给领导的材料里面,将去年和前年的数据写错,给师父带来过麻烦。

第二,他有明确给领导提过想做“更有价值的事”。因为在他看来,自己是研究生,而小 B 是本科生,自己的能力会更强。

第三,有好几次师父给了急活让他做,但没有按时完成。原因是,隔壁部门的同事让他帮忙修几张会议图,他不好意思拒绝,把时间花在这上面了。

第四,他发现有人在背地里说自己的坏话。因为有一天,师父突然有意无意说了一句,让他注重和同事的关系。

……

说完这些后,他补充了一句:可是,我还是新人啊,新人总会犯错吧!

因为当时他还在情绪上,所以只能安慰他,说自己以前也经常犯错,重要的是总结经验,提升自我……(恩,都是正确的废话)

03


但其实,站在师父的角度,两个都是新人,总有对比。一旦有了差距,那天平自然会倾斜。

在这里,天平可以取名为“信任”,可以理解为某种一致性、可预期性。比如交待一件工作,预期你大概率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。

而影响信任关系的建立,有四个重要的维度,来自于一个很出名的“信任公式”。


它包括四个部分:

1.可信度。

2.可靠度。

3.亲密性。

4.自我导向。


我们一一来看:

可信度可以理解为“信誉”。


这主要指背景和背景确认。

我们类比一下,如果你要请一位老师上课,会怎么判断他是否可信 ?


1.他有没有专业背景。比如要上一门营销管理的课,那看看他是否有相关的学历,或者管理过一家大型企业的营销团队,或者成功策划过营销事件。

2.这些背景是否真实。比如我们会去询问同行,是否有上过他的课,口碑怎么样。如果有教学的视频小样,那也可以拿来协助判断。

可靠度可以理解为“靠谱”。


这主要指言行一致。

还是类比请老师上课,怎么判断他是否靠谱?

1.约定的时间沟通课程,他按时沟通,并且准备好了相关材料。

2.在约定的上课时间前到达课室。

3.按照约定的框架授课,保证效果。


亲密性可以理解为“信赖”。


主要是一种安全感。

回归案例,由于是内训课,总会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。老师在知道我们的犹豫时,明确表示两个点:


1.我们可以签保密协议,保证课堂上关于公司的信息和机密不会外传。

2.如果实在不放心,主办方可以另外准备一台电脑,涉及到本公司的信息部分、学员展示部分,都拷贝在这台上面。


自我导向可以理解为“利他”。


这主要是站位。

还是刚刚的案例,老师在沟通时,如果一味地强调多少钱,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课程,那给人的感觉就是“利己”。

而如果他是在强调,学员们的情况如何,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帮助大家收获更多,是否可以提前给到一些预习材料,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是“利他”。

综上,如果一个人信誉好、做事靠谱、值得信赖,且做事利他,那自然会带给人信任感。

04


有了以上的分析,我们再来看小 A 的情况,为什么师父偏心,那原因也就十分清晰。

1.可信度上。其他人对他的差口碑传到了师父那,让他怀疑此人不是特别好相处的人。

2.可靠度上。不能按时完成交待的工作,做事还会出错。

3.亲密性上。你不把我给你的工作排在首位,反而是帮其他人做事。

4.自我导向上。跟我说“想做有价值的事”,而不是站在“我们把项目做好”的维度上思考。


你看,如果你是他的师父,会认真地带他吗?


05


最后说一点感受吧。

我们总会接受这样的观点:把事做好就行了。但大家都是社会人,很难纯粹只靠自己完成,总需要与他人打交道。

一旦涉及到“人”,很多事情就复杂了。人会敏感,人有情绪,人在意感情,人喜怒无常。而这些变量,让事情的进展有了太多不确定性。

我们要做的,是尽量去固化这些变量,回归到可控的范围内。建立信任,是路径,也是目标。

因为一旦互相建立了可预期的判断,那什么时候做,做什么,如何做,都可以找到最优解。

这边是我将这张图设置为手机壁纸的原因,时刻告诫自己,要谨慎对待出品和言行,要考虑他人。


归于一句话:严于律己。

晚安好梦。

-  更多值得一读的文章  -


- 如何锻炼知识迁移能力 -


- 工作多年后的感受02 -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